服务电话: 133-0915-3231
梅花鹿安全越冬管理三方面,为养鹿增茸打基础
来源: | 作者:鹿茸酒厂家 | 发布时间: 2025-01-14 | 70 次浏览 | 分享到:
公鹿和母鹿在每年9至11月配种结束后进入冬季休养阶段,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对来年的生茸和产仔至关重要。冬季饲养管理不善会影响夏季的高产,因此需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确保鹿舍保温,防止过冷环境导致鹿体热能消耗增加,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引发疾病。其次,进行人工补充光照,以促进鹿在冬季的生长和增重,提高产茸量。此外,饲喂优质饲料以满足鹿的营养需求,特别是在人工补光后,鹿的采食量增加,需提供如苜蓿粉、胡萝卜等优质饲料。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养鹿的经济效益和确保鹿群安全越冬

       公鹿和母鹿从每年9~11月配种结束后,便进入冬季的休养生息阶段。鹿在冬季虽然不生茸产仔,但却和下一年的生茸和产仔关系密切。在冬季如果不提供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也就不会有夏季的高产。因此,搞好鹿的冬季饲养管理是提高养鹿经济效益和安全顺利越冬的重要一环。为此,根据目前各地养鹿的经验与做法,将有关鹿在冬季来临前的几项饲养管理技术重点介绍如下:


      饲喂繁育是梅花鹿人工养殖的关键


      一、注意做好鹿舍的保温工作


      鹿虽然怕冷,但过冷的环境会消耗鹿体内大量的热能。为增加体热来御寒,于是鹿增加了食量,造成饲料的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幼鹿和育成鹿对环境温度反应比较敏感,如果冬季舍内过于阴冷,不但会影响鹿的生长发育,而且易导致鹿发生感冒、肺炎,有的还会造成死亡。目前常用的保温措施是:


    1、过冬前可在圈舍内的地面上铺放锯末,作为垫料,其好处是既能保温,又可吸附粪尿,便于搞好舍内环境卫生。


    2、封堵鹿舍墙壁风孔,防止贼风侵袭。


    3、冬天下雪后应及时清扫舍内外的的积雪,既可保温,又可防止鹿滑倒造成骨折。


    4、供给温热的饮水,傍晚可将槽内的剩水放净。


    5、农户养鹿,可在舍门上挂上草帘、布帘、塑料布等用以保温。


      二、进行人工补充光照


      鹿类活体体重的增长,春夏要比秋冬快(冬季生长最慢)。这种自然生长规律延长了鹿的成熟时间,推迟了鹿的产茸时间。如果是肉用鹿,则使鹿肉的全年供应发生失衡,即春夏肉源充足,秋冬肉源紧缺。鹿类的季节性生长是自然形成的、内在的,与单纯的饲料供应无关,但与光照长短有关。据研究发现,在冬季的一昼夜里连续光照16小时,接着黑暗8小时,同时光照强度达250~300勒克斯(勒克斯),如此有规律性地处理6周后,能使鹿在冬季加速生长,提高采食量,加快增重。

1、控光增茸法

建筑简易的塑料大棚,占地面积约为125-225平方米。棚顶安装100-150W水银灯4个,灯高距地面约2.5-2.7米,照明度为500摄氏度左右。每年从春季开始,每天可增加光照时间6.8-9.5小时。增加光照的天数50-60天。棚内的鹿群饲养条件与露天一样,这样使鹿可提前38-39天脱角、生茸。为延长公鹿长茸生长发育期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公鹿头茬茸产量可提高13.8%。特别是再生茸不但长出二杠茸,而且产量平均可提高2-3倍。

2、药物增茸法

可使用腐殖酸钠添加剂,因为腐植酸钠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多元有机酸,能促进机体的氯化酸类活力,增加新陈代谢和吸收营养的能力。据统计,每日分3次给每头公鹿喂给复方腐植酸钠0.2克,注意喂前2小时,将固体复方腐植酸钠用水稀释为0.05%,pH值为6.5。然后加入精料饲喂,连喂70天,到收茸为止。实验结果证明,实验组鹿茸单产575克,对照组单产茸400克,增产17%。

3、鹿舍高燥向阳法

鹿舍要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水源方便的地方,占地面积按每头2-3平方米,运动场8-10平方米,用石板或水泥铺地,在鹿舍周围要设置栏杆,高至2.5-3米,以防鹿跳出。


       三、饲喂优质饲料


       采取人工补充光照后,由于鹿的采食量增加,为此,对鹿必须提供优质足量的饲料,这样才可充分挖掘人工补光的潜力,达到提高生产性能的目的。我国北方一些养鹿场,冬季多以玉米秸、豆秸青贮喂鹿,这样不仅不能满足补光后对饲料的需求,还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所以在饲料中最好应当补加苜蓿粉、胡萝卜或甜菜等优质饲料,用以满足鹿的生长发育和机体代谢的营养物质需要。